啤酒游戏
联韬定制课程与啤酒游戏有机结合,通过啤酒游戏,参与者能深刻体会“系统思考”在供应链中的价值——局部最优≠全局最优,唯有协作与信息透明才能实现整体效率。试试看,你能否避免牛鞭效应?
一、游戏简介
该游戏是生产与分销单一品牌啤酒的产销模拟系统。参加游戏的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和制造商。在游戏中他们主要对自己的库存进行管理,即每周做一个订购多少啤酒的决策,库存决策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二、游戏目的
此游戏考察了供应链成员在信息不共享、交货期不确定的情况下所作出的理性决策对供应链系统行为造成的影响。在该游戏中,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小幅变动,而通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即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订单都不断增加,库存逐渐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随后好不容易达到订货单大批交货,但新收到订货数量却可能开始骤降。
三、游戏系统设置
(一)系统结构
该游戏是在一个简单的链式生产分销系统进行,系统有四个层级,分别为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每一层有一个成员,如下图所示。

啤酒游戏供应链结构模型
(二)角色设置
游戏中共有5种角色:其中消费者角色由教师担任,其余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和制造商四个角色分别由学生扮演。4组学生构成一个系统进行游戏。
(三)游戏规则
1.这一系统中只有单一的产品(Single SKU)“啤酒”。
2.顾客和原材料设定为系统的外部环境因素。制造商的供应商假定物料充足,能满足制造商的任何订货要求。
3.假定系统运作方面没有任何的意外事件发生,例如厂商的产能问题、机器不需要维修、运输服务永远不会出现延误问题等等。
4.系统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直线递进式的联系。例如,零售商不能绕过批发商向分销商直接上传订单,厂商不能向零售商直接发送产品。上游只能通过下游的订单来获得需求信息。
5.上下游设置。消费者为最下游,制造商的供应商为最上游。
6.每周期动作顺序。每周期初成员收到下游的订单,根据上周期末的库存进行发货;发货完毕后收到上游发来的货物,随后盘点库存并做出订货决策,最后计算本周期总费用。
7.提前期。在成员发出订单之后,两周之后才能收到其供应商的发货。即,订单处理 1周,运输1周。在操作中,为了控制这种延迟,具体做法如下:在t周周末确定的订单(订单日期为t),并不随即交给其供应商,而是在t+1周初交给其供应商,供应商对此订单处理后,第t+1周把发货单(发货单日期为t+1)交给购买商,到t+2周购买商将此发货单转变为自己的库存。
8.成员成本控制。库存持有成本($1.00/箱/周)和过期交货成本($2.00/箱/周),订购成本按角色不同。游戏结束时每个角色也会有结余的库存,记账员要把结余的库存作价50%清算掉,记录到毛利中
9.供应链总成本。
10.供应链透明度。这一游戏的供应链透明度所涉及到的信息只有库存信息。也就是库存透明度的问题。在第一次试验时,设置成员之间不共享库存信息。
11.外部环境信息。这一系统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成员的决策只采用基于历史资料的预测方法,建议采用简单指数平滑法或移动平均法。
12.补货周期。一个周期只允许一次补货。在途的货物,就是那些已经下了订单,但是还没有来得及送到的货物,也作为订货者的存货计算存储成本。
13.制造商。假设制造商的原材料充足,但是制造周期为2周,即从决定啤酒生产量到啤酒产出至少需要2周。
14.零售商一旦缺货,就意味着失销,即下一周期对上一周期未满足的订单并不累计。而其他成员记录下未满足的订单并最终使之得到满足。
15.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每个成员的决策参数保持不变。
进行20-30回合(第1-10回合最高时限5分,第11-30回合最高时限3分)
分析探讨:小组总结——可在课下进行。
各组讨论发言——另行安排时间。
四、道具
每个零售商:零售商角色资料卡1张,零售商订货单30张,零售商情况总表1张;
每个批发商:批发商角色资料卡1张,批发商订货单30张,批发商发货单30张,
批发商情况总表1张;
每个分销商:分销商角色资料卡1张,批发商订发货统计表1张;分销商订货单30张,
分销商发货单30张,分销商情况总表1张;
每个制造商:制造商角色资料卡1张,制造商发货单30张,制造商情况总表1张。
五、游戏程序
1.角色分工,落实道具:确保各成员都有所需要的道具。
2.各就各位:布置供应链网络,布置好各自的节点(参照系统结构图)。
3.初始库存:每个成员的初始库存都设定为30箱啤酒。
4.当前订单:每个成员的当前订单为10箱啤酒。每个成员都有一个第0周上游的发货单(在第1周变为库存),第0周的订货单在第1周时交给供应商。
5.填写游戏记录表:将每个星期的对应库存、缺货、订单数量一一填入记录表。
6.发货:根据游戏记录确定发货数量(订单允许分拆),并执行货物在链条的各节点上移动。
7.预测:根据历史资料进行下一作业周期的需求预测,并把结果记录在需求预测表。
8.下达订单:根据需求预测算出采购数量,向上游上传订单,并执行订单向上游的传递
(注意:保持需求信息的私有性,不要让其他成员看到订货数量。)
9.填写成员情况表:把当前的库存(缺货)数量记录下来,以便游戏结束时进行总库存成本计算。
10.重复作业:进入下一个作业周期,重复第5-9作业程序
11.游戏结束:上交各自表格及统计数据。
12.分析探讨(课下进行)。
六、游戏绩效评估:库存成本分析&牛鞭效应分析
1.计算总成本:总成本=总库存成本+总缺货成本
2.计算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各成员累积总成本的总和
3.利用需求预测记录完成牛鞭效应分析图
4.绩效评估的方法可以根据游戏的发展设定不同的重点目标,最简单的方法是:
a)多次结果的对比分析
b)多个游戏组合之间的对比分析
c)牛鞭效应分析